返回校园网
发布日期:2014-09-30
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362  
【百年潮 海大梦】忆述:把论文写在江河湖海,将成果留在渔民家

中国自古便有着悠久的食蟹历史。清代大文学家李渔说:蟹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达色、香、味三者之至极,无一物可以上之。近年来,为了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膏腴肥蟹,我和我研究团的足迹不仅遍布上海崇明,更涉足江苏泗洪、如东、安徽芜湖、合肥、宣城,以及贵州,延安和台湾省广大地区,眼前道路无经纬,我们努力为这些地区的渔业发展做一些成绩,一是为了科学研究,二,则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

服务崇明:让乌小蟹变身金蟹

河蟹是崇明的重要水产养殖品种,我校谭玉均、王武、严生良等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就对崇明河蟹养殖工作非常重视,首先提出了蟹种的:四个一工程养殖(1亩塘,放1斤苗,产1万只蟹,效益1万元),对蟹种养殖技术的推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自2008年以来,我校与崇明县政府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并共同成立了河蟹研究所。我和团队成员常年扎根崇明养殖一线,并积极参与养殖的全过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记得2010年夏季高温,正处螃蟹的生长季节,也是最容易生病的时节,塘里的螃蟹大白天突然一只只爬上岸一动不动,最后经我们确诊为纤毛虫病,于是我们立即开方下药。经过一个礼拜的时间,终于让整塘的螃蟹转危为安。崇明陈家镇一带,是我国最早进行蟹种养殖的地区,在多年养殖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引领了全国蟹种养殖的发展。但经我们考察,养殖过程中投饵技术不科学,投饵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产量和质量,通过我们科研人员联合其他单位,在扣蟹高效生态关键技术的集成和示范过程中,全面采用抗早熟的营养平衡饲料,科学投饵,并底部充氧和合理的水草种植和蟹苗放养技术,实现示范基地亩河蟹蟹种的高产和优质,亩产达200公斤左右。

还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来由于崇明岛内水质偏咸,不宜养大河蟹,老上海们戏称崇明蟹为乌小蟹。为了改变崇明蟹的面貌,我们首先在崇明特种水产养殖基地,与上海市兄弟单位一道,进行三年的科技攻关,一举打破崇明不能养殖大蟹的历史,在我们的指导下,2012年,上海雨池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蟹养殖达崇明历史最高水平,雄蟹平均规格达183克,雌蟹平均规格达126克,居崇明5家标准化河蟹养殖场首位。专门从事崇明蟹养殖管理的上海市瑞华实业公司副总经理王月滨表示,自从采取了生态养殖技术,崇明蟹个头猛长,现在不仅个头上去了,而且卖相一级,青背、白肚、金爪、黄毛,是真正的标准清水大闸蟹。目前,崇明蟹公蟹4两、母蟹3两以上的已占60%以上,通过改良养殖环境,提升养殖技术,我们非常有信心,崇明蟹的口感将足以叫板阳澄湖大闸蟹。

此外,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时,我认为:要当好先生,首先要当好学生。正所谓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广大渔民在实践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虚心向渔民学习。农家吃住都在塘边,对螃蟹的观测更加细致入微,有什么异动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这些实践经验对我们的专业研究和学科发展,都非常宝贵。在崇明蹲点服务时,我们注意到有的养殖户只要看一眼螃蟹肚脐的大小、形状,就能把它还能脱几次壳、长多重说得八九不离十。还有,养成蟹的阶段,何时需要肥水,何时需要清水、什么阶段用什么种类饲料等,一清二楚,于是,我们研究人员进行认真总结,在这一传统方法基础上进行量化分析,,找出这些操作的科学道理,并进行推广应用。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养殖户也最重四个字——“眼见为实。因此,开展科技服务时,只有在他们身边,用一样的水土,在一样的天气中能养出更好的螃蟹,他们才会心服口服,在采用新技术时也才会干劲十足。为此,我们团队崇明建立了上海海洋大学产学研基地,集成各项养殖技术,进行养殖示范,通常情况下,在基地进行养殖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研究生都有10多人,他们和渔民一样一同养殖,并进行科研工作,和渔民在一起,几乎分不清楚哪个是渔民,哪个是学生,全都是黑黝黝的皮肤。自此,养殖户们自发组成专家粉丝团,经常到基地观摩参观,遇到情况就来找我们解决。他们常说,一家人一年忙到头,一塘蟹是他们全部的指望,我们帮了他们的大忙。

我的团队通过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服务,做到了以基地为依托,将科技服务常态化。

服务全国:科技大使变身荣誉县民

近年来我的团队主要在中国螃蟹之乡泗洪进行河蟹养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主要针对泗洪地区河蟹养殖仍以传统养殖为主,阻碍产业发展的问题,与江苏泗洪金水集团进行了紧密的合作。我、王春、吴旭干、杨志刚、杨筱珍副教授先后获得江苏省组织部创业创新人才基金资助,进行河蟹饲料开发和养殖推广金水-FJJ反季节优质河蟹生产集成技术等推广示范工作,并促成泗洪县政府与我校建立了全面的合作关系,金水集团也是我校在江苏第一个博士后产学研工作站,通过科技示范,极大地提高了泗洪县河蟹的养殖效益。我的团队指导的江苏如东兵凌水产有限公司河蟹土池生态育苗,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迄今该基地已经发展成全国最大的河蟹土池生态育苗基地,每年生产大眼幼体100吨左右,产品销往全国主要的河蟹扣蟹养殖区,基地已经发展成江苏省级河蟹良种场。

2012年,贵州平塘县在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教委,我校组织部等支持下,在上海市企业的倾力帮助下,进行了大闸蟹引进和养殖的试验和探索,喜获成功,经平塘县人民政府研究,授予团队负责人平塘县荣誉县民称号。

服务宝岛:上海大闸蟹变身宝岛蟹

曾经有专家断言:在北纬28度以南的区域不能成功养殖大闸蟹。” 台湾便位于这一区域,因此由于地形、气候和养殖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台湾大闸蟹的养殖情况一直不尽如人意,存活率只有1成不到,养殖户普遍亏本。

20111015日,上海海洋大学与苗栗县政府在上海正式签署《中华绒鳌蟹养殖科技合作协议》。从2012年起,上海海洋大学先后派出了5批专家前往苗栗县,轮流驻点,深入田头池塘,展开了一项项调研,根据苗栗地区气候、水文、地质地貌、土地经营模式、消费习惯等特点,专门制定了苗栗大闸蟹养殖的明白书

项目伊始,有些人对我校专家还抱持怀疑态度,甚至质疑大陆真的愿意把技术教给我们吗?面对全新的养殖环境和台湾民众的质疑,专家们没有退缩,卷起袖子,说干就干。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运用天然山泉水、以池塘为单位以及种植水草、在底部增氧的养殖方法,再配合运用学校自主研发的专用饲料,苗栗大闸蟹的产量与品质都大幅提高。

年轻教师王春博士更是长期驻台,一年四季没有休息天,连春节期间都不回上海,也不去旅游景点,每天都要到养殖户家里进行调研指导,从养殖池的选址、水质的测定到大闸蟹生长的状况,都要给一些建议,每周还要定时去到蟹田考察情况。最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十多户,十天左右就能跑完一趟,但是后来增加到了九十多户,一个月基本每天都要往农户家里跑,最多的时候一天跑了七八户人家,用实际行动让当地养殖户心悦诚服。

不少养殖户表示:人家的专业,胜过我们摸索十年。蟹农钟东生说:(苗栗)县政府、上海海洋大学专家安排上培训课,让我们增见知识,以前我们是境地看天,以为螃蟹都是这么养的,经过专家辅导后,今年(2012年)产量和收益都翻了几倍。蟹农范贤达说:前几年养蟹存活率有的1成不到,本来准备放弃,多亏县政府、上海海洋大学前来指导,辅导我们养水草、提供配方、水塘改造,让我们受益良多。海大专家们以敬业和热情赢得了苗栗县政府和养殖户门的信赖和赞赏。

援台大闸蟹养殖的成功,是两岸农业技术交流方面的一个典范,标志着中国大陆向台湾首次正式输出农业技术取得成功。项目的实施在台湾创下了两岸合作、蟹苗检疫进口、饲喂专用饲料、实地技术辅导、防伪蟹环认证五项第一。

我团队的研究以蟹为媒,以蟹结缘,在祖国各地开花结果,缔造了很多佳话。其实很多时候机缘巧合,也只是源于一个选择。因为跟着谭教授,所以接触到了河蟹,深入了解之后便有了兴趣,我是一个干一行,爱一行的人,河蟹又是特色的水产养殖,在这个领域脚踏实地的把小事情做好,把当前的事做好,天道酬勤,成绩自然会找上门来。这正是秉承我校勤朴忠实校训的最佳体现。希望在将来的道路上我的团队还能创造出更多的辉煌成果,让重阳佳节时每一户百姓家的饭桌上,都能端上优质膏蟹。

(撰稿人:成永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