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校园网
发布日期:2015-12-24
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275  
社会实践:宝石鱼养殖密度的探究

经人工试养证明, 宝石鲈具有生长快、食性杂、耐低氧、适应性强和抗病能力强等优点, 可在室外池塘单养、混养和水库网箱养殖。它与罗非鱼、淡水白鲳等鱼类对温度的要求相似, 属喜温性鱼类, 不耐低温, 但其肉质、营养价值和市场效益远远高于上述鱼类。其肉味鲜美, 无腥味、异味, 营养及口感较好, 深受消费者青睐。

宝石鱼无肌间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3870mg/100g鱼肉,为水产品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种类之一。在现代集约化养殖条件下,要实现对水体最大的利用,主要是通过增大养殖密度来实现的。养殖密度作为一种环境胁迫因子能引起鱼类应激反应,过高的养殖密度会造成养殖对象对饵料和生存空间的竞争,进而导致养殖对象生长率和存活率较低,并增大养殖对象患病的可能性。促使生长差异在养殖对象之间增大,出现级差。宝石鱼可在池塘和闭合循环系统中养殖,适宜水温2230 ,pH5.58.5,一般的水产养殖用淡水均可满足其需求。澳大利亚从2000年开始较大规模饲养宝石鱼,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闭合循环水产养殖车间的效益,选择经济附加值高、适合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种类是非常必要的。中国的水产品市场更新很快,很难有一个种类能够长期地保持较高的售价和市场需求,这就给经营者增加了一定的生产难度。宝石鱼是澳大利亚本土特有的淡水种类,以其优良的养殖性状和较高的营养价值正逐渐被欧美和东南亚水产品市场所接受。作为环境胁迫因子,养殖密度引发鱼类应激胁迫,改变体内生理状况,比如相关生长指标的变化,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体组分含量的改变。

我们实验关注点主要在于鱼类肉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鱼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素之一,饲料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鱼类代谢,蛋白质合成等,且受多种因素的调控。蛋白质是动物生长发育和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需营养素,蛋白质在鱼类营养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是其他营养素所不能取代的。鱼类需要定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来满足机体的生长,鱼类生长是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的结果,即蛋白质在鱼体内的逐步积累,因此鱼类的生长可以体蛋白变化来表示。蛋白质供应不足会阻碍鱼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导致生长速度下降,而蛋白质过量不仅不能促进鱼类生长,反而会增加鱼体的负荷,提高成本,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体蛋白沉积的原料大部分来自饲料蛋白质的供给,因此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鱼类生长代谢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实验开始,我们主要任务就是将鱼养大,在养大的过程中进行定期的测量,包括体长、体重、全长、体高、体宽、每顿摄食量,每天水质溶氧,PH、及温度等。中间我们也会测量其他生理指标包括免疫器官重量、头肾体指数(Head Kidney Body Index, HK2B I)

(头肾体指数= (头肾重量/体重) ×100 %测算方法:先称量鱼体重,然后断尾放血摘取头肾,生理盐水稍加冲洗,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立即称重,根据记录数据上式计算。)及脾脏体指数(脾脏体指数= (脾脏重量/体重) ×100%测算方法与同头肾体指数相同。)

免疫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红、白细胞数、白细胞吞噬指数( P I)和吞噬百分比( PP)、巨噬细胞活性、血液、体液免疫成分检测、体表粘液、抗体检测、溶菌酶(LSZ)活力、碱性磷酸酶( AKP ) 和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酚氧化酶、血清补体活性测定[ 9, 20 ]等。

那么刚开始就是喂食,一天三遍喂食。喂食之前我们查阅了资料,了解到盛夏水温上升至30以上时,鱼类食欲旺盛,生长迅速,要加大投喂,日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3%左右,但需注意饲料质量并防止剩料,且需调节水质,防止污染。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及鱼类摄食情况灵活调整。久雨时水体溶氧条件差,鱼类进食有所减少,此时若大量投喂,既浪费饲料,又因剩料过多败坏水质,诱发病害。因此,投喂时应控制在正常投喂量的 70% 左右,待天气略晴好、水质清新时可适当多投。在闷热天气时,应减少投喂量,或适当停食。投喂时以配合饲料为主,青饲料为辅,讲究粗精搭配。投饵次数也需少量多次,一般精饲料每天投喂23次,投饵要求定点投喂,有条件的地方可搭建饵料台,以方便投喂并观察鱼类吃食情况。总之,夏季高温水温在30左右,鱼虾生长速度还是相对快的,要抓好这生长期喂好饵料。而且需要把握投喂方法。高温期投喂饲料时宜讲究方法。一是掌握投喂标准,高温期,日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3%4%但应防止剩料。二是区别养殖种类。不同种类的鱼,在高温期其潜在生长能力及生长所需营养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其投喂量与投饵料品种也应有区别。三是把握吃食时期。高温期原则上以喂七成饱为佳。选择定点投喂观察,一般以投喂后12小时吃食情况而定。小时内吃完表明要加料,小时还没吃完,要适当减量。如果经过较长时间正规投喂,鱼类吃食时间突然减短至 2 小时,说明鱼体已增重,应调整投喂标准。四是观看水色。一般肥水呈油绿色或黄褐色,上午水色较淡,下午渐浓。水的透明度在30米左右,表明肥度适中,可进行正常投喂;透明度大于40厘米时,水质太瘦应增加投饲量;透明度小于20厘米时,水质过肥,应停止或减少投饵。由此我们可以借鉴与我们实验宝石鱼的投喂当中。

在我们养殖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总结及参考资料得到了宝石鱼养育技术难点所在,包括1.出膜仔鱼小, 全长1.6mm左右, 活动能力弱

2.摄食活饵料, 饵料培养环节多, 难于控制, 常造成饵料供应不及时

3.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狭窄, 人为控制难度大

以及养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在育苗中应采取多种措施投喂大小要适口、营养上满足需要的开口饵料; 及时投喂开口饵料

2.控制孵化水温和前期育苗水温

3.宝石鱼互相残食的现象相当严重, 互相残食对育苗成活率的影响很大, 这是宝石鲈鱼的习性, 很难改变, 在宝石鲈鱼互相残食最严重的阶段投喂摇蚊幼虫, 能使互相残食的现象减少

我们的实验是在20157月下旬开始的,刚开始鱼的体长也就4.5厘米,体重也就3克左右。我们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养殖区域。我们选择了学校3号门的循环水养殖系统,这样所有的鱼都在一个水系里生活可以控制变量统一,对数据的测量有很大的利处。接下来我们为了控制鱼的生活空间及方便数据的测量记录,我们将其进行了大小的分组,后来选择相近大小的鱼进行分组。我们设置了3个平行变量,A组每组15条鱼,B组每组25条鱼,C每组35条鱼。每天7点,12点,173次喂食,称量每条鱼的摄食量。每天下午测量水温,PH,溶氧。每3天测量水质包括氨氮等。每7天测量体长体重记录生长曲线等等。经历了5个喂食周期,我们第一期实验也接近尾声。95日,我们对鱼进行了抽血及胃,胰腺,小肠的抽样来进行对鱼各种指标的分析。

本实验属于开头阶段呢,刚刚进行了开头工作,以后的路程还比较漫长。在开始的阶段我们已经慢慢学会了细心,耐心,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这也是一个科研工作者需要有的精神。我们现在只是刚刚接触到科研,以后的道路更加漫长我们可以学到的,可以体验的东西更多。我们现在刚刚接触鱼的抽血,肾脏等的分离提取,这是一个急需细心和耐心的工作。我相信,我们整个小组在孙大川老师的指导下,在众多师兄带领下可以成功的将我们的实验做结束,也让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