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校园网
发布日期:2019-11-29
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336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整改落实典型案例 | 水产与生命学院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聚焦优势、聚合人才、聚力育人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在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党的十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相关讲话精神,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根据《上海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导师(班主任)工作管理办法》,引导专业课教师、课程导师在课堂教学、项目指导、课外实践、师生互动及就业推荐上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与学院专职辅导员协同,逐步形成“聚焦优势、聚合人才、聚力育人”的良好氛围,学院制定《水产与生命学院课程导师工作实施办法》,构建专业负责人—课程导师—辅导员一体化育人机制。

一、聚焦一流学科优势,坚持不懈在做活做实上下功夫

聚焦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学院实现课程导师配备全覆盖,制定《水产与生命学院课程导师工作手册》,所有课程导师人手一本,明确课程导师岗位职责、工作要求,并附有学生各类奖学金评定流程、处分处理流程、贷款流程、就业流程等材料,要求课程导师充分了解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全程参与学生的成长成才中。针对学院弱势学科,在专业负责人、课程导师的设置上实现“灵活创新”,例如水产养殖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学生,在科技创新、课程学习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数量较多,学院针对这一特殊情况,采取课程导师配备“加强版”的方案,除了每班配备一名带班课程导师外,另外安排了该专业方向的11名专业教师与2017级、2018级水产养殖专业营养与饲料方向的51名同学结成对子,将专业负责人—课程导师—辅导员多方联动的协同育人机制走深走实。为进一步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针对学院特殊学生群体的特点,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建立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制定《特殊学生协同教育管理暂行办法》,对在学习、生活、家庭、工作(实习)、心理、思想等方面存在比较突出问题或困难的学生,实现信息共享、步调一致,辅导员、课程导师、专业负责人组成协作组,加强工作互动交流,开展工作研讨,做到无死角、无遗漏。

二、聚合多方师资力量,矢志不渝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

学院专职辅导员带班方式由原来的按照年级横向带班调整为按照专业纵向带班,加深辅导员对学院专业的了解,加强辅导员同专业负责人、专业课教师、课程导师的互动和沟通,进一步发挥协同育人能效。今年9月以来,召开由专业负责人、专任教师、课程导师、辅导员参与的多级联动班会共计40余次,分别就学生的新生大学生活适应、学业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科技创新创业等方面进行联合指导。开展协同育人机制下多方教师参与的学生谈心谈话累计700次,课程导师与辅导员一道,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院华雪铭教授,充分诠释了作为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的专业负责人,作为一名专任教师,作为一名课程导师的岗位职责与敬业精神。上学期末,在发现有一位学生未按时提交实习报告时,华老师并没有直接催促学生抓紧提交,而是联系了学生的妈妈,因为她意识到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与学生的妈妈通话一个多小时,她了解了学生未提交作业的真正原因,并就怎样引导学生走出心理阴霾与学生家长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将此事及时告知了学生的辅导员。后经辅导员与家长的多次沟通,学生接受了专业的心理治疗,克服了学习障碍。后来学生妈妈专门发短信表达感激之情,她说到:“感谢海洋大学给孩子的细致关怀,曾经孩子有要退学复读的想法,经历过这些事情后我们全家打消了这个念头。我不再追求孩子有多好的毕业成绩,至少我坚信孩子能在海洋大学学会做人,孩子在海洋大学学习,这是最正确的选择,海洋大学给孩子的关心我们全家定会铭记于心。”“孩子在海洋大学学习,这是最正确的选择”,也是对学院课程导师-辅导员协同育人成效的最直接证明。

三、聚力学业就业创业,持之以恒在服务学生上下功夫

2017年水产学科入选国家一流学科(140个)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水产A+(全国并列第1位),生物B-(全国并列第49位)。“双一流”的衡量,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指标固然重要,但人才培养水平才是核心。聚力学生的学业、就业、创业,在“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上苦下功夫,不断在学生成长成才上提供“增值服务”是关键。在专业负责人、任课教师、课程导师、辅导员的协同组织与参与下,2018-2019年度水产与生命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全院共计800余名师生参与到校、院两级的申报当中,围绕“乡村振兴”、“科技扶贫”“科技支农”“美丽中国实践”“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等主题,最终立项2018年度立项7项(校级3项;院级4项);2019年度立项10项(校级4项;院级6项)。立项团队奔赴上海、安徽、青海、湖南、江苏、浙江、江西等36省、市、乡镇开展调研、科技服务,深入了解国家发展现状,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2019年6月,全国涉农高校凝聚形成《安吉共识》:提出“面向新农业、面向新乡村,面向新农民,面向新生态”建设新时代新农科,加快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一批多学科背景、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学院提出培养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一懂两爱”人才,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发挥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育人功能,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主力军,辅导员和党团组织是先锋队,广大其他学科课程教师是生力军,课程导师是坚强的后盾”的育人体系,不断推进职业指导的广度和深度,构建就业协同一体化。

(供稿:水产与生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