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校园网
发布日期:2021-04-01
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30  
【百年征程,巾帼力量】以目标为导向,投身生态建设事业

十年树木稠硕果,今日棵棵为栋梁。有这样一群人,她们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也是祖国科技成果转化的践行者。她们就是活跃于各大高校的女性教师们。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在教师这一岗位上,绽放美丽,演绎精彩。

三月春晖,沐浴华夏大地,谱写精彩华章,近日我们有幸采访了王丽卿教授,聆听王老师讲有关生态修复方面的故事,深刻地感受到一名科研工作者的追求与信仰。

王丽卿,女,教授,博士生导师。1970年2月生,浙江东阳人。1992年7月本科毕业于上海水产大学“水生生物学”专业,同年留校任教。1999年于上海水产大学获硕士学位。2005年创立上海水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2008年于上海海洋大学获博士学位。2015年荣获“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计划资助(称号)。2015年任上海市水利学会理事;2017年任合肥市巢湖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水环境及修复生态、湿地生态及人工湿地技术、水生态系统生态监测及水生态健康指标体系等。先后主持国家水污染治理重大专项课题、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的项目20余项,并在Water Research,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Pollution,Scientific Report,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和环境科学、应用生态学报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专业领域内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等20余项。

 

脚踏实地,以身作则

王老师本硕博都是就读上海海洋大学,本科毕业留校工作至今已30多年,从军工路校区到临港校区,伴随着校址的变迁,王老师与海大的情谊越结越深。谈到海大岁月,王老师说深入地结缘始于1992年留校工作,从一名学生到一名专业老师,从专业老师到校园生态水系、校园海绵提升建设的参与者。 

 

学生:王老师,这么多年工作下来,您还记得刚入职时的感受吗?

留校任教第一年就兼任了大四毕业班的班主任,第一次和同学见面,我在教室外徘徊了好久,想着他们能否接受我?会不会把我轰下台?心理很忐忑。当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上大学期间社会工作做得太少了,光知道读书了。

学生:在和学生打成一片这件事上,您有什么独特的方法么?

独特谈不上,最主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需求。平时相处,不是以老师的身份去说教,而是以朋友的身份设身处地,身先士卒。指导学生海洋生物调查实习,我们要采集潮间带底栖生物的定性定量样品,这可是脏活累活,但只要我第一个卷起裤管下滩涂,先示范性操作一遍,学生都会跟着做。我工作的前10年,几乎每年都要指导2个月的野外淡水生物或海洋生物调查实习。第一次指导实习,带学生去水库参观,有一名学生和别人因误解而发生争执,我的唯一想法是决不能让学生受到人身伤害。应当事人哪怕无理的要求陪着上医院、上派出所,事实证明我们学生没有错。此事的妥善处理,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开始亲近起来。那些年学生寝室要卫生检查和评比的,为了避免宿管老师来检查了寝室还没打扫干净而被扣分,我会起早到学生寝室把他们叫起来并帮他们一起擦窗子,与学生接触久了,就自然而然竖立了威信。作为一名老师,不止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在生活上关心、理解和帮助学生。

学生:您本硕博都在上海海洋大学,当初还是上海水产大学,对学校这么多年的变化有什么感触呢?

读本科时,师生规模都较小,故而能深切地感受到老师一对一的爱护,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把我们当成孩子一样爱护。我毕业后和学生的相处就是学习我老师的。1998年扩招后,学生多了,师生接触交流的有效时间减少了,许多读这个专业的学生也多了一些迷茫,不知道毕业后何去何从;2008年,学校改名为上海海洋大学,学校实力逐步发展壮大,学生素质也越来越好,这些也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分不开的;就学科来讲,我们学校的水生生物学专业实力还是挺强的,2004年水生生物学就入选为上海市精品课程,是我们学校的第一门精品课程。对于水生生物学的师资力量和教学团队,我充满信心。学校建设与国际不断接轨,招生规模的扩大,这些都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毕竟有人才有产出,才有成果,才有对社会的贡献。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学生:之前有了解到学校的湖泊是由您亲自设计的,这方面您有什么故事可以与我们分享的吗?

校园水系的生态建设与我的专业和研究领域密切相关。我本科是水生生物学专业,硕士课题是蟹的幼体分类,那段时间我主要从事水生生物的形态分类的研究。于此同时,从1995-2000年,我参加了5个上半年的鱼虾蟹育苗生产的饵料生物培养科技服务。经过一系列专业知识的积累,在2004年考博士时,我选择了水生生态学方向。

2004年,我们团队承接了一个别墅庄园景观水体的水生态净化项目,采用原位水生生态系统净化水体,效果非常好,并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正值我校临港新校区建设中也有景观水系,当时校领导决定校园景观水体的水生态环境建设任务交给我负责,正因为这一建设,我们学校有了“上海高校最美校园水景” 这一称号。前几年,参与了我校校园海绵提升改造,设计理念是“一条回家的鱼”,效果也不错。

学生:您经历了这么多项目,是怎么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呢?

主要有两点:首先要树立阶段目标。在大学工作,我努力上好课、努力做科研、努力带好学生,我那时的目标是争取获得教授职称;现阶段目标是希望能在水环境生态领域的产学研用方面尽一分力。其次是把专业知识融入到对社会有意义的事业中去,注重团队合作,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团队才会有力量。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学生:您对我们研究生有什么想说的呢?

有四点希望:第一,人一定要有目标,有规划。目标是前进的方向,也是前进的动力,目标明确是制定规划的第一步;第二,人生的意义是为社会进步做力所能及的贡献,我们都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第三,在不同人生阶段做好该阶段该做的事情,比如学生阶段就好好读书,恋爱的年龄就好好恋爱,该结婚生子就结婚生子。最后,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需要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办法总比困难多。

学生:今年正好是我们院100周年院庆,您有什么话想对我们学院说的?

百年以来,学院取得了很多瞩目成就,但它们属于过去,于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要开创未来,学院未来的发展不仅仅要依靠学院的老师,更重要的是师生共同努力!

 

撰稿:徐聪 车思璐

                    采访: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