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校园网
发布日期:2015-08-06
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229  
水产科技服务辐射西南,携手共建科研平台和人才培训基地

日前,应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农业局、水产渔政局等单位的邀请,上海市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协同创新中心之我校专家水产与生命学院谭洪新教授、王春副教授、食品学院包建强教授和科研处王伟江副处长一行前往我国西南水产重镇-----四川省内江市,开展科技服务,分享内地渔业发展的创新经验,研讨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形式,携手解决技术与产业发展的疑难问题。

按照我校教授博士团科技下乡的传统,谭洪新教授一行在水产渔政局蒋尔友副局长等同行们的陪同下先期到乡镇实地了解当地渔业发展的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723日上午一大早,我校专家一行就冒着大雨疾驰前往一百多公里外的内江市威远县铺子湾镇团鱼凼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调研中华鳖(甲鱼)的养殖及深加工的情况。汽车或在高速公路上飞奔,或在山路中绕行,或在泥泞中踯躅,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最终定格在大雨里撑着伞焦急等待在合作社门口乡亲们的笑容中。包建强教授早已是迫不及待,在乡亲们的簇拥下,一头就扎进中华鳖加工车间,很快就和负责人和车间技术员讨论起甲鱼羹的制作技术和设备选择问题。针对四川山区气候特点和中华鳖材质和营养价值等方面,包教授从蒸煮设备选择、处理时间、营养物质保护、中华鳖材质全利用以及生产车间改进等等方面,把知识倾囊相传。王春副教授则与合作社技术员讨论了全雄中华鳖苗种孵育和生态甲鱼养殖技术问题,并就如何在中华鳖蛋孵化过程中提高种苗雄性率传授了关键技术。

我校教授博士服务团赴四川内江市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基地指导

结束了威远县铺子镇的行程,专家组一行又赶到一百多公里外的市中区永安镇永安现代农业园区,实地了解获得国家质监局核准的地理标志保护的特色鱼类----“永安白乌鱼”的繁育和养殖状况,以及现代农业园区的经营机制。专家组在池塘边、车间里边听介绍,边讨论,就“永安白乌鱼”产业发展思路和具体做法交换了意见。永安现代农业园区基于优质农户加盟,最后“一里路养殖清水鱼”的经营理念和模式,给专家组留下了深刻印象。

内江市水产电子商务是四川省重点打造的水产品交易平台,同时兼顾了水产养殖即时监控、疾病远程诊断、专家在线服务等功能。723日临近中午,专家组在内江市水产渔政局会议室听取了郭兆祥局长对内江市水产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情况。我校科技处王伟江副处长就平台维护、专家体系建设与队伍保持、科技成果转化与体现等问题向对方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谭洪新教授对平台栏目扩充、养殖户平台使用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建言获得与会同行专家的肯定。

作为这次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博士团科技服务的重头戏,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市农业局、市水产渔政局组织了六十多人的水产精英培训会,与会人员除了有关主管单位领导外,还有内江师范学院的同行以及三十多人来自各水产专业合作社或养殖大户。农科院黄跃成院长主持了会议并介

我校教授博士服务团与四川内江市水产同行交流

绍了农科院下属水产研究所组建及近期工作进展。水产渔政局原局长、四川省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杨志航介绍了内江市渔业格局和目前水产养殖面临的困境。我校谭洪新教授结合自己团队的专业优势,就循环水养殖系统在净水鱼生产、名特优鱼类养殖方面的应用,结合内江水产业发展的特点献策进言,获得好评。王伟江副处长就科技项目管理、成果申报以及在生产上应用成效的评估发表了建设性的意见,获得了主管部门的重视。包建强教授就甲鱼、淡水鱼的深加工再次图文并茂地“曝光”技术秘密。王春副教授分析了四川省水产业的结构和特点,结合自身的科研和生产实践情况,建议内江水产不要一味地模仿、跟风养殖,一定要以净水渔业为方向,特色渔业求生存,生产分工抗风险,集群抱团图发展。

内江市是四川省的水产大市,各项工作一直走在四川省的前列,长期以来引领四川水产业的发展和进步,成为我国丘陵地区渔业发展的典型。我校上海市遗传育种协同创新中心借此机会,与内江市农业科学院联姻,共建科研合作和人才培训基地,发挥沪川两地科研与资源优势,促进我国水产业向纵深发展。

水产与生命学院与内江市农业科学院达成合作共识

谭洪新教授还与依托于内江师范学院的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就以长江上游鱼类为对象,开发养殖鱼类新品种,创建适宜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养殖模式和水产养殖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等合作研发初步交换了意见。



(撰文: 王 春摄影: 王春、内江市农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