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12-24
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349 次
|
||
社会实践:中华绒螯蟹对几种水草的选择性摄食及水草营养成分分析 |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大闸蟹,随着20世纪80年代河蟹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取得突破以来,其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已扩展到全国绝大多数省份, 2012年全国河蟹养殖总产量达714,400吨,总产值400多亿元(中国渔业年鉴,2013),已成为我国渔业支柱产业,是渔民创业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sui et al,2011)。
与养殖其它水产动物不同的是,河蟹养殖需要在池塘内种植一定量的水草,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蟹多少,看水草”,十分形象地说明了水草在河蟹高效生态养殖中的重要作用:(一)水草为河蟹提供丰富营养的植物性饵料;(二)水草为河蟹提供栖息和隐蔽场所;(三)水草为河蟹调节和净化水质;(四)水草为河蟹提供防暑降温、防风抗寒的保护伞(王武等,2013)。但是,目前河蟹养殖生产常见的水草品种繁多,如伊乐藻、苦草、水花生、轮叶黑藻、金鱼藻、黄丝草等,不同的养殖区或养殖户种植不同的水草,然而,大量的文献主要集中于报道水草的栽培和管理技术(温周瑞等,2000;何杰等,2007;方晓益等,2013;),而有关常见水草的营养组成、河蟹对常见水草摄食的选择性、不同水草对河蟹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不同水草对河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等研究甚少,绝大多数养殖从业人员凭借经验选择和种植水草,非常不利于河蟹养殖产业技术的提升和规程化,鉴于此,本项目将较系统的比较常见水草的营养组成以及河蟹对常见水草摄食的选择性,从而指导河蟹养殖科学选择和栽培水草,为河蟹健康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作为一个跻身于市级的项目,我们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实验操作经验以及积极乐观的实验精神和创新精神。是的,之前我们已经学过《普通动物学》、《普通动物学实验》、《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河蟹生态养殖》,对河蟹的生活史和生长规律较为熟悉;
另外我们敢于挑战,爱做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已参加导师吴旭干副教授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如国家863项目、上海市河蟹产业体系等,具备一定的科研技能; 团队成员大一期间认真完成了学科学分,并在实验及动手操作课程中获得全优,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理论与技术;我们每个实验项目的成员都很热爱本专业,对中华绒螯蟹健康高效养殖非常感兴趣,希望进一步探索有关方面的知识;我们每个实验项目的成员都很热爱本专业,对中华绒螯蟹健康高效养殖非常感兴趣,希望进一步探索有关方面的知识
本项目将研究河蟹对几种常见水草的选择性摄食、常见水草的营养组成分析以及不同水草对河蟹的生长规律的影响。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和完成,将为河蟹养殖池塘中科学选草、种草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河蟹养殖产业的技术升级。
项目研究内容:我们主要面向河蟹主产区(江苏、安徽、上海等地)养殖池塘,调研常见水草品种;常见水草栽培技术、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常见水草的主要营养成分分析,包括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脂肪酸、氨基酸等;在无人工投喂饲料条件下,河蟹对几种常见水草的选择性、摄食量以及河蟹生长规律的研究;在人工投喂饲料条件下,河蟹对饲料及水草的选择性、摄食量以及河蟹生长规律的研究。
现在也有许多学校几个人也在这一个项目课题上做了许多的工作 ,我们一定会循着前面的步伐循序渐进,同时积极寻找本实验的创新点,而目前关键问题及难点是常见水草的营养成分分析;河蟹对常见水草的选择性、摄食量及河蟹的生长规律研究和常见水草对河蟹的营养品质影响控制研究是我们实验的关键点也是实验的难点,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相信这个课题一定会招的许多同行的好评。
项目研究方法,本项目结合种植学、水产养殖学、生物化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以河蟹、水草的种间摄食关系为基础,以选择最佳的水草品种提升河蟹养殖产业为目标进行综合研究。具体以室内水族箱试验为主,野外小试为辅的研究方法,研究技术路线如下:
![]() |
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组已在河蟹对水草的摄食方面开展了部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水草种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获得了较为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与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组成员一直参与成永旭教授、吴旭干副教授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致力于中华绒螯蟹的有关研究,具有一定的科研经验与技能,能胜任本项目的科研工作;
本项目指导老师所在的实验室设备齐全,可进行各种生态学、营养学的科学实验,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硬件保障,我们可以依托指导老师所在的实验室开展此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能够保证该项目的顺利进行。
本项目研究方向针对性强,对实际生产运用可行性强。
本项目是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研究,结合了水产养殖学,植物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四个学科的知识。
实验前指导老师和成员心中的预想和蓝图是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得出河蟹对水草的选择性摄食结论,分析水草对河蟹生长的影响,为池塘养殖河蟹建立最优的水草种类搭配提供科学建议,促进使河蟹养殖高效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研究方向针对性强,对实际生产运用可行性强。通过分析水草对河蟹生长的影响,优化河蟹养殖水草种类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河蟹养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本项目是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研究。结合了水产养殖学,植物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四个学科的知识,系统研究河蟹对几种水草的选择性摄食及水草营养组成分析,是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项目的研究是对河蟹养殖饲料利用最优化的研究。对解决养殖户在河蟹饲养的各个阶段中关于水草选择的困惑将有极大帮助。
当然导师给予我们很大的鼓励与支持,在他的指引与关爱下我们一定以积极乐观的行动和精神做到更好。这是导师给予我们的建议他认为本项目拟结合水产养殖学、水生植物学、动物营养学和生化分析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研究投喂和不投喂条件下河蟹对不同水草的选择性摄食,在此基础上比较几种水草的生长规律、营养成分和河蟹对其摄食量等,结果可以为河蟹养殖过程中水草种类选择和科学搭配提供实践依据,从而促进河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该项目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应用性。
项目组成员已经查阅了大量文献,且熟悉中华绒螯蟹养殖和生化分析技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本人可以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场地、设备及指导等,因此,本项目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实现预期的研究目标。本项目难度适中,可操作性强,同时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研究性,可以发表一篇学术论文。
最后我们实验组的项目成员一致希望在导师和老师的知道帮助下,我们能够更加加深对专业的认知和喜爱,同时让我们在实验中学习新知,在实验中学习与检验学习中的不足,提前培养良好的实验精神,这种精神将是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