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校园网
发布日期:2020-04-09
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346  
“云端”FD,“生命”不息(一):我校教师参加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线上交流与研讨交流会

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上海市推进高校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以来,特别是学校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整体试点校和水产与生命学院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学院建设以来,水产与生命学院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上海市的文件精神,结合水产一流学科建设、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和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接一流本科建设,聚焦“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一主题,认真推进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为更好地学习贯彻思政教育精神,2020年4月8日,经教务处和水产与生命学院领导多方协调与努力,党委书记黄旭雄、副书记张宇峰和教学副院长陈立婧带领十余名教师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线上交流与研讨活动。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也是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学院建设单位之一,前期与我校水产与生命学院已开展了多轮次的研究生学术交流报告年会,促进了两院研究生培养和学术研究方面的合作。


本次交流活动分别由华师大生命学院四位教授从模式、整门课、一节课、知识点四个层次进行分享,其中姜晓东教授以《“星空模式”:生物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为题,针对西方教材缺少或者不当使用中国元素的问题,开展“自信式思政”教育。在《水生生物学》和《海洋与生命》实际教学过程中,探索出“星空模式”,即以西方教材为“天空”基底,以发表在Nature或Science上的中国论文为着力点,构建“中国人物”、“中国成就”、“中国挑战”三个微系列,用嵌入式讲解、专题式研讨、推文式科普等方式点亮“星星”,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科学家的智慧和魅力,在润物细无声中增强道路自信。

李小方教授则是以《次第花开,见花见果-“植物的生殖生理”思政教学设计》,李教授以植物生殖生理教学中植物三阶段的调控机制难点出发,探寻如何让课程有趣有料有意义,介绍在理科课程中课程思政点的挖掘,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效果评价。

张美玲教授以《微生物学》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给大家介绍如何以“课程思政”为载体,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陈珉教授的报告,以“同情和亲社会行为”为出发点,设计思政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尊重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思考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和大局观。


此次线上交流与研讨活动来自华师大生命学院一线教师多年的教学积累,尽管活动依托线上平台,但汇报内容干货满满,研讨氛围热度不减,“探究、合作、分享、励志”的教研文化洋溢云端,四位教师用自己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与大家分享如何采取不刻意、不突兀、不牵强的方式进行思政教育的无缝链接,从简单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价值引领。

在交流环节,与会老师就现阶段课程思政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惑进行了积极的讨论,黄旭雄在讨论中表示,教育是言传身教的过程,当前防疫条件下的网络线上课堂,身教弱化了,但言传需要放大。要让更多的老师更好的通过线上授课发挥课程思政的教育引领功能,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次研讨会非常及时,也受益匪浅。思政教育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纸上谈兵,其实各位一线教师一直在做,但是如何更好地进行总结和反思,如何利用思政教育更好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反思,交流和总结的,四位教授用事实证明课程思政切实可行并初见成效,师生通过不懈努力,定能够更上一层楼。

今后,生命学院将持续举办系列课程思政交流会、研讨会等各类活动,形成自己的课程思政教研文化,将立德树人贯彻到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

(供稿:水产与生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