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校园网
发布日期:2021-04-09
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22  
【百年征程 巾帼力量】“学生心里有杆秤,他们真正受益,我们就值得”

在大学校园里,有这样一些人,她们是学生的人生导师,也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她们是学生学习、生活、情感的送炭人。她们,是辅导员。多年如一日,坚守岗位,用专业和敬业把辅导员的形象塑造地更加清晰光泽,用真心和坚持传承水产人的永恒精神。

李爽,女,1978年8月生,山东人,汉族,中共党员,讲师。于2009年7月在上海海洋大学获得农学硕士学位。2002年7月参加工作,现属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为专职辅导员,从事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和学生工作。国际生涯规划书(GCDF)证书、全国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上海市职业咨询师中级证书等专业领域方面的认证资格,专业特长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曾经承担本科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求职管理》、《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修养》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编教材1部、副主编教材1部、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完成校人文社科项目1项、参与市级课题多项。参加上海市第一届辅导员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上海市第一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获得市“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一、回忆往昔岁月

李老师本硕均就读于上海海洋大学,回忆往昔,李老师充满怀念:

“感觉大学时间确实满充实的,也相对轻松。我们那会儿就读的校区在军工路,距离五角场比较近,那时的五角场不像现在这么繁华,经常和同学结伴去逛小地摊。读书期间,拿过一些奖学金,也拿到一些荣誉,会做一些家教兼职等等。

学生:从学生到老师,这么多年下来,您对海洋大学和生命学院应该有着深刻的记忆和感情,您能分享一些您印象最深的事情么?

李老师:虽然不是毕业于咱们学院,但和生命学院结缘很早。我们宿舍是和生命学院的同学混住,我此生唯一的一次看显微镜,就是跟着我们宿舍的室友去上他们的实验课,我还清楚的记得,那次实验课讲了酵母菌,通过一个实验课下来,我学到酵母菌繁殖需要的条件有温度,湿度,氧气等等;还有一次听汪桂玲老师的遗传学课程,虽然作为门外汉的我没有专业基础,但我觉得汪老师讲的太好了,连我都能听懂。

还有一次印象深刻的是去严兴洪老师实验室,整洁的实验室给自己带来了很大震撼,有位博士生就像专业的导游,如数家珍给我们介绍实验室的紫菜品种,那种专业自信让人肃然起敬。

 

二、剖析工作历程

从海大毕业,还未踏出“家门”,李老师便马不停蹄地切换了身份,以海大教师的身份继续在这里成长、生活。

学生:今年是您在海大工作的第19个年头,您还记得当时是什么契机选择来做辅导员?当时工作的状态是怎样的呢?

李老师:当年通过了学校的辅导员面试后,我就毫不犹豫拒绝了另外的工作机会。一方面我读书的时候,就有做学生干部的经历,另外一方面,我喜欢和学生呆在一起。

刚工作的时候,是在学海路校区,学海路校区是2001年才建成的。学校里除了图书馆有值班的老师,剩下的记忆中可能只有保卫处的老师和我们辅导员了。

那时工作的激情满满的,没有成家,没有孩子,所有的时间都扑在学生身上,跟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一个礼拜我们才能回家一趟。那时候,中午是我们工作最忙碌的时间,好几个学院的老师在一个办公室工作,所有的班长都会在中午课后跑到办公室签到领工作任务,所以每天中午办公室很热闹。

学生:和学生紧密的联系应该是有利有弊,亦师亦友的工作里,您是如何做好相关的分界呢?

李老师:其实这个区分是有一个阶段的。比如说作为新老师,刚毕业的身份转换可能没那么快,可能有些立场还没有那么正确,慢慢的有一些了工作经验之后,就会去对自己的身份,自己的立场做更多的思考,慢慢的有些改变。一开始我去做这个学生工作,当时的想法就是我要做一个让同学们都喜欢的老师,但喜欢纯粹是感情方面的,很难客观;后面就会想要做一个让学生喜欢同时又有威严的老师,因为“亲其师,信其道”,这是第二阶段,专业素养也开始积累,尝试上课,做职业咨询、心理咨询;现在,我想做一个有威信的老师,有自己的专业特长,给学生更多影响和帮助。

学生:听您这样一讲,感觉我们对辅导员工作也有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么多年里,您还记得解决过的最棘手的学生问题是什么吗?

李老师:解决班级矛盾、宿舍矛盾是辅导员的常见问题,但最棘手的还是心理问题。非常棘手的一件事情。我2007年3月刚来我们学院做研究生辅导员的,但暑假就有两个学生出事,而且都是因为有精神问题引发了自伤行为。

从这两个学生之后,我就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心理危机预防。尽管当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预防工作没有现在这么健全,但是新生入学后,从第一次班会开始,我几乎在所有的班会、班委会、党支部会上都会讲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危机识别信号,建立各个班级的安全防护网络。随着学院招生人数越来越多,研究生群体越来越庞大,我们学院研究生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危机预防工作一直做的还是非常到位的,所幸多年学生整体还是比较平稳的。所以,虽然来学院工作这么多年没有什么大的成绩,但我觉得这么多年没有再出过那样的事情,我也挺欣慰。

学生:没有出过类似的事件就是最大的成绩了。听闻李老师工作这些年取得了很多的资格证书,而且承担了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您是如何在这一方面保持工作的严谨和突破呢?

李老师:严谨和突破谈不上,就是日积月累,一是随着经验的增加,二是专业的成长。有这么多的资质证书,也是得益于学校对我们工作的重视。我觉得我们这个队伍还是非常受到重视的,在这样的重视下,我们的专业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学生的获益也就更加全面。我觉得:学生心里应该是有杆秤的,学生受益、对他的成长有真正的帮助,我就觉得这份工作值得坚守、值得提升。

学生:每个人都有很多角色,您作为老师、孩子、妈妈,平时是如何处理好这样一个多重的身份的呢?

李老师:坦白讲,我自我反思做的不够好,包括多种身份的灵活转换,包括时间管理等。但是好在有各种团队的支持。工作上,有领导支持,有同事支持,还有学生的支持,有问题我们就会一起去解决。在家里,一个家也是一个团队,家里的老人,都会帮忙做分担和支持。比如我们周末开会、出差、学生有紧急情况了,他们都毫无怨言地支持我的工作,在他们的这支持下,我觉得我才能够非常安心地投入工作。说到这里,对于家人,我是既感激又心怀愧疚。

 

 三、寄语展望未来

学生:对一个毕业生来说,您认为找工作的前提是自己的专长、兴趣爱好更重要,还是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预期更重要?

李老师:都重要,所以需要职业生涯规划,但职业生涯规划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我觉得很多学生在就业时有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受限于父母。父母可能觉得稳定的工作是更好的,因为稳定是我们一种本能的需求,我们现在国家的政治局势和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能看出来稳定是多么的重要。稳定了才能发展,不稳定何谈发展。父母没有错、自己也没有错,但经常要遵从父母的意愿。

二是会随大流。大家都不太敢去做一些开拓性的工作,比如说有人去阿里巴巴工作,有人去盒马鲜生工作,有人去京东工作,而这些新的领域就是水产新业态。但是,多数的人还在循规蹈矩走前人的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是不敢走的,前人没有去过的工作单位是不敢去的。

三是没有利用好在学校的时间和资源。我们老师可能会苦口婆心的跟大家说,在校期间去考一些证书,找工作的时候能有更多选择,但是更多选择也是基于前期的一些准备。这个准备可能有很多方面,包括知识的储备、眼界的拓展,还有一些人对未来的发展的判断等等。我们在开班会或者给党支部成员上党课,甚至指导创新创业大赛的时候,会结合国家的一些文件去讲未来的趋势。希望同学们脚踏实地的同时学会仰望星空,学会紧跟国家大政方针去做选择、做准备。

学生:今年是我们学院建院100周年,您有什么美好的期待和祝福?

李老师: 很荣幸能参与到辅导员这个工作当中,我们现在都是在做培养人才的工作,我们的未来也由我们培养的人才去创造,这样代代传承、越来越好。希望老前辈能够健康、长寿,给我们更多支持和鼓励;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开拓美好的未来;希望我们并肩作战的老师们开拓育人新篇章、桃李满天下。

 (供稿:水产与生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