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校园网
发布日期:2022-08-23
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332  
松江模式助力河蟹抗高温度酷暑

酷暑难耐!至今,上海超过35℃的高温天气已超过45天。在如此高温、干旱的季节,上海海洋大学和松江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联合打造的上海市基于河蟹生态养殖的净水渔业模式——“松江模式”养殖的河蟹怎样呢?让人牵肠挂肚!“松江模式”以净化河蟹养殖水体的水草精准管理技术为核心,通过“种、管、控、用”管理水草,形成“光促草、草净水、蟹控草”的良性循环,为河蟹生长营造优质生态环境,并采用良种当家、配养鱼虾、测水调控、营养优化和生态防病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构筑和谐生态系统,保障生产平稳有序。

2022年8月18日,由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的马旭洲副教授、王春高级工程师、刘至治副教授和邹华峰博士组成的上海海洋大学暑期教授博士服务团一行4人,与松江区水产推广站站长张友良、江芝娟,来到“松江模式”的示范点——松江区石湖荡镇的上海金泖水产专业合作社,与合作社总经理王惠良、经理顾永芳,赴池塘查看河蟹生长情况、交流养殖经验、探讨河蟹抗高温度酷暑良策。

放眼望去,只见池塘规范标准,单口池塘面积15亩,总水面215亩。各口池塘水清见底,映入眼帘的既有覆盖面积90%以上的地毯式的伊乐藻,也有覆盖面积60%左右茂盛的轮叶黑藻。水草既吸收水体的氮磷、净化水质,又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河蟹呼吸的水中溶氧,还为河蟹的生长脱壳构筑立体楼房。同时,池塘既有底部的微孔增氧机的爆气增氧,又有水车式增氧机的不停转动,推动着水体的流转,确保水体溶氧4mg/L以上,有力促进了河蟹的生长与蜕壳。当下,超过80%的河蟹已完成4次蜕壳,雄蟹平均体重145克,雌蟹平均体重110克。

地毯式的伊乐藻

茂盛的轮叶黑藻

 

针对今年极其罕见的高温、干旱少雨天气,有着30多年养殖经验的王惠良认为,正是采用以净化河蟹养殖水体的水草精准管理技术,才有力提升了河蟹的抗高温度酷暑能力,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针对接下去的5次脱壳后的河蟹培育技术,老师们从河蟹饲料配方及动物性饵料的投喂量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建议。

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是大势所趋。忆往昔,10年前的2013年,河蟹生态养殖首次遇到高温,许多养殖户采取水位加深、注地下水、加遮阳网等措施,要么降温不明显,要么降低了水温却稀释了水体溶氧,效果不甚理想。到底采取哪些技术措施抵御高温呢?2017和2022年高温条件下的养殖实践再次证明,“松江模式”有效解决了高温条件下的水体缺氧问题,是抵御高温的法宝,值得推广!                           

(撰稿:刘至治、马旭洲 摄影:邹华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