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校园网
发布日期:2025-04-10
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11  
我校校友华南师范大学李胜教授受邀作蟑螂为什么叫“小强”学术报告

水产与生命学院邀请20254月10,我校校友华南师范大学昆虫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李胜教授莅临我校,作专题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水产与生命学院副院长王浩主持。

 

(李胜作专题学术报告)

李胜教授以自身丰富的科研经历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自己选择蟑螂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初心与缘由。随后,李胜教授从多个维度科学地剖析了蟑螂生命力旺盛的奥秘。他详细阐释了蟑螂在生存能力上的诸多特性:其摄食范围极为广泛,拥有超强的解毒能力;天然免疫防线坚固,能够耐受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生长繁殖能力堪称强大,在繁衍后代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在行为学层面,蟑螂呈现出突出的聚集行为和独特的性行为模式,并且还具备令人惊叹的断肢再生能力。在讲座的尾声部分,李胜教授以蜚蠊-白蚁演化过程中呈现的两种不同营养策略为内容,为此次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师生代表向李胜校友送上鲜花合影)

李胜教授在讲座中引用了多篇极具分量的科学论文,这些论文不仅展示了他在蟑螂研究领域的深厚造诣,更为在场的同学们呈现了科学研究的严谨与魅力,激发了大家内心深处对科学研究的激情与向往。

此次讲座不仅拓宽了师生们的学术视野,更为学院的学术氛围注入了新的活力,激励着更多学子投身于科学研究的探索之路。

 

(摄影/撰稿:陈晓雯 )

 

专家介绍:李胜,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先后入选“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广东省引进领军人才,荣获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担任中国昆虫学会理事、广东省昆虫学会副理事长、昆虫发育与遗传专业委员会主任,任《Insect Science》和《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等7个期刊编委。共发表SCI论文153篇,其中Nature Ecology&Evolution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PNAS等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论文84篇,多篇论文遴选为封面论文或者作为专题评论,应邀在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撰写综述2篇;授权专利20项,5项已实现成果转化。组织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重点国际合作项目、973课题、863项目、转基因专项等国家级研究任务。李胜教授是我校水产与生命学院1997届校友。